
EFB服飾供應鏈展 · 時尚洞察
在剛過去的周末,曾于3月初宣布因疫情防控需要延期舉辦的2022秋冬上海時裝周,帶來了首季為期3天的數字時裝周,除了直播形式“秀場聯播”,還通過各種創意方式進行了“數字發布”。
自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以來,包括巴黎時裝周在內的世界各大時裝周紛紛探索起新的呈現方式,全球多個時裝品牌也以不同創意推出新的展陳方式,一些有別于傳統“走秀”的方式沿用至今。有的品牌甚至借此契機,推出無法穿上身、只能在圖片或視頻中“穿”上的“虛擬時裝”。
今年已舉辦了二十年的上海時裝周和正在成長的中國時尚文化,面對的會是一次新的契機嗎?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讓當時各大時裝周不得不改變產品呈現方式。不少品牌采取了“無觀眾走秀”模式,現場沒有觀眾,模特對著攝像機走秀并直播到全世界;一些品牌則將走秀搬出了慣常的秀場:圣羅蘭(Saint Laurent)曾將一場秀挪到冰島,讓模特在懸崖峭壁和黑沙灘的無人之境行走。拍攝視頻也是許多品牌采取的展示方式。強調“手工藝”的愛馬仕(Hermes)將一場時裝秀放在品牌工坊,讓模特穿梭其間;還有不少品牌將展示視頻拍成“劇情片”,菲拉格慕(Ferragamo)的視頻充滿懸疑感,設計師的靈感來源正是希區柯克的電影。紀錄片也是不少品牌選擇的模式,梅森·馬吉拉(Maision Margiela)曾用40多分鐘的視頻記錄整個時裝系列從設計師“月下探戈”靈感來源到制作展示的全過程,瑪尼(Marni)的短片由置身世界各地的40多位模特、音樂人、演員、藝術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場景中演繹服裝。在一些時尚愛好者心中,這些形形色色的時裝發布視頻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2020年7月迪奧(Christian Dior)發布的秋冬高級定制時裝概念短片《迪奧神話》(Le Mythe Dior),該品牌微博賬號上,僅15秒的預告就吸引了逾26萬人觀看。在長約15分鐘的短片中,迪奧的工匠們將時裝縮小穿在人偶身上,由工作人員抬進山林湖泊之間,引來仙女精靈們紛紛穿上這些華服。迪奧以微電影方式展示服裝,工作人員將穿著新款時裝的人偶拿給山林中的仙女挑選同樣利用“人偶”元素的還有品牌莫斯奇諾(Moschino),當時不光用提線木偶作為模特展示服裝,還制作了許多時尚界人士木偶作為“現場觀眾”。據介紹,二戰后物資短缺,法國時裝行業舉辦一場名為“時尚劇院”的展覽,邀請當時的主要時裝設計師為人偶設計服裝進行展示。“以走秀方式展示時裝,在時尚行業已經存在百余年,是時候做出些改變了?!?/span>曾在多個服裝品牌工作、如今正在創立自己品牌的陳女士認為,“其實回顧時裝歷史,展示方式從人體模型到真人模特,從品牌沙龍到各種新奇的場地,本來就在不斷變化。”不過,也有業內人士不贊同變化?!盎仡櫼咔榘l生后的各大時裝周,哪一件服裝、哪一件單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大家都只記得秀的方式?!痹讵毩⑵放品b工作的小果坦言,原本越來越眼花繚亂的秀場已有喧賓奪主之勢,脫離秀場的展示方式更讓人“看不到”服裝:“時尚首先是一個以產品為基礎的工業體系,才能上升到潮流、藝術和文化?!?/span>今年5月,香奈兒(Chanel)在摩納哥海岸舉行了2023年早春系列走秀,國內網友通過直播幾乎同一時間就看到,短短幾小時后,這場走秀的幕后花絮、產品細節圖等已經通過各類網紅博主(KOL)在國內社交媒體上傳播。“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線上’已經成為無法回避的傳播渠道。”在某奢侈品集團旗下品牌從事公關工作的陸女士介紹,“直播”成了絕大多數品牌走秀的“必選項”。此次上海時裝周聯動抖音每天6小時直播秀場,還開辟“幕后故事”“共創未來”“主編秀評”等系列欄目。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順應潮流之舉:“目前社交平臺上有不少專業人士‘解析秀場’很受歡迎,時裝周推出這樣的欄目,對介紹時裝工藝、理念,普及時尚文化很有幫助?!?/span>許多海外品牌在疫情發生之初雖然“不得不”采取其他方式代替走秀,但疫情得到控制后這些品牌卻主動延續創新展示方式。迪奧(Christian Dior)在2021年1月繼續推出以“塔羅牌”為主題的短片,延續此前短片的“神話”氛圍;梅森·馬吉拉(Maision Margiela)2020年7月采用視頻展示后,至今幾乎全用視頻來展示。馬吉拉以紀錄片形式講述以探戈為靈感的時裝系列如何誕生,但觀眾幾乎無法看清服裝細節“如今的時尚文化已經逐步脫離了單純的‘美’‘丑’討論,更注重傳遞品牌的文化價值。”在陳女士看來,比起近年來通過搭建秀場布景營造“氛圍感”,拍攝微電影、互動視頻或是訪談解析,不僅能將服裝置身于場景之中,也能放大產品細節,通過更豐富的手段去傳遞品牌文化:“比如去年品牌‘地素’在上海發布的新系列,通過投影將現場變成敦煌的漫漫黃沙和血色落陽,如果是拍攝短片就可以讓模特置身于敦煌實景之中?!?/span>不過在小果看來,線下走秀的時裝周依然不可替代?!耙咔槠陂g許多品牌以視頻代替走秀,但奢侈品品牌與快時尚品牌用的模特、攝影師等都是同一批,拍出的視頻整體質感差不多——如果光看視頻,消費者怎么選?”在她看來,時裝周和線下走秀不僅是展示服裝,更重要的是帶來媒體、買手和消費者,“大品牌有長久的口碑背書,通過直播、視頻或其他方式當然沒問題。但中小品牌需要秀場展示形象理念,秀后展示會才是觸摸細節、交流互動的關鍵。不依托于時裝周這樣的方式,很難有這樣的機會?!?/span>陸女士也認為時尚行業不可能放棄“線下”,“目前的消費者已經習慣了走秀的方式,如果只拍視頻不辦秀,會有人質疑品牌是不是沒錢了。對于中小品牌來說,時裝周走秀更像是一張入場券、一次品質證明?!?/span>受疫情影響各品牌的創新展示中,巴黎世家(Balenciaga)獨樹一幟:2020年底舉行的發布會被放在視頻游戲《后世:明日世界》(Afterworld:The Age of Tomorrow)中,玩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這些角色身著的正是品牌當季的新裝。就在去年,該品牌與游戲《堡壘之夜》合作,為其中四個角色設計服裝,這些服裝也推出了實體系列。無獨有偶,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和游戲《英雄聯盟》也曾聯名推出游戲角色的“新皮膚”,并在線下銷售同款服裝。與巴黎世家同屬開云集團的古奇(Gucci)則更進一步——在其APP中,可以購買虛擬球鞋——這雙“鞋”雖然不能穿出門,卻可以拍攝照片和視頻。該品牌還曾推出限定虛擬系列,將品牌各類單品放置在虛擬商店中銷售,且只能在限定時間內使用。以該品牌產品“酒神包”為例,虛擬商店最初標價5美元,后來竟飆升至逾4000美元,甚至超過其實體包。專門出品“虛擬時裝”的品牌已悄然誕生。號稱全球首個虛擬時裝品牌的Tribute Brand,每套虛擬時裝的售價從數十到數百美元不等,買家在官網下單后,要在規定時間內將自己的身體數據和盡可能清晰的照片發給品牌,品牌方會根據這些信息為買家“穿”上虛擬時裝。藝人迪麗熱巴就曾穿著該品牌的虛擬服裝登上雜志封面。盡管不少人疑惑這樣的“服裝”是否真有人消費,但在其官網上,全部服裝均顯示售罄。在一些社交平臺上,“潮人”們則紛紛曬出穿著虛擬服裝的照片。據介紹,該品牌為了保證“稀缺性”,所有款式均為“限量發售”。這條價值9500美金的“彩虹色”虛擬長裙(左),其實是通過軟件做到原始照片(右)上的相比Tribute Brand的“平價”路線,另一虛擬時裝品牌The Fabricant走的就是“奢侈”路線,其推出的一款名為“彩虹色”(Iridescence)的裙裝賣出了9500美金。目前國內也有了這樣的虛擬時裝品牌,Joanpalas在小紅書上有2.8萬粉絲,其產品靈感來源包括《山海經》和王羲之的書法。這些虛擬時裝大多勾勒出清晰的身材線條,并且外觀采用看起來像水、霧氣或是金屬等現實生活中不太可能用來制作服裝的材料。這件國內設計的虛擬服裝以王羲之書法為靈感,水墨成了服裝材料盡管不少人對虛擬時裝的出現感到困惑甚至嗤之以鼻,但已有不少藝人、網紅曬出身著虛擬時裝的照片,一些專業的時尚雜志也紛紛跟進。“服裝自古就有社交屬性?!痹陉懪靠磥?,服裝是個人身份、審美、性格等多重因素的體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曬出服裝是通過社交媒體,“從早年的QQ秀到現在的換裝手游,人們讓自己的虛擬身份更具個性的想法一直都存在?!?/span>“誰沒買過幾雙拍照好看但根本沒辦法走路的鞋?”一些業內人士也認為,時尚本就是一個“造夢”的行業,國內的設計師不必排斥。今年1月,國內時尚雜志曾將本土設計師品牌的作品制作成虛擬時裝拍攝照片,在海外社交媒體“出圈”。不過筆者認為“虛擬時裝”和服裝是“兩個領域”。“穿著在人身上的服裝需要個性但不要奇特,需要舒服自在而不是非人的曲線。況且如今虛擬時裝和NFT、元宇宙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掛在一起,需要警惕?!?/strong> 文章來源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